当明星建筑师遇上艺术商业|艺术主题化商场2
古根海姆效应,
艺术欣赏到空间欣赏
“古根海姆效应”(The Guggenheim Effect)自1997年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建成后一直影响至今。文化霸权、都市计划、商业模式、艺术文化、旅游观光等研究不绝于耳,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还是由“古根海姆效应”首开的城市营销(City Marketing)之滥觞。凭藉单一建筑物而让城市声名大噪的“奇迹”,引领了十余年的奇观式建筑建设浪潮,依附于文化建设的象征性建筑(The Iconic Building)及明星建筑师更成为了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
蓬皮杜中心梅斯市分馆。Curtesy/archdaily.com
一时之间,博物馆及大型文化设施建筑成了普立兹克奖得主的论剑之地。然而,第二个毕尔巴鄂奇迹并未出现。不同于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或是卢浮宫金字塔等城市地标与时代及文化的紧密关连性,毕尔巴鄂古根海姆更多的是表现主义式的创作,甚至建筑物本身的造型意义已经掩盖了原本博物馆的功能性。就城市及建筑的角度来看,这类奇观式的建筑更接近一个无功能性的公共场域类别,而若从商业角度来说,毕尔巴鄂古根海姆仅是“全球古根海姆”(The Global Guggenheim)的新型博物馆运营思维下的文化符号。
《纽约时报》描述了后毕尔巴鄂时代大部分博物馆的际遇之后示警道,“可喜的是新建筑开幕一年期间,参观人次可望大幅成长。可叹的是,两三年后参观人次就总是陷入停滞。”但是对于消费空间及商业品牌来说,“古根海姆效应”已然成功地将建筑的“符号式美学力量”带入大众视野,并且将艺术观赏的行为由静态观览转变为空间体验。
建筑及空间,不再仅仅是营造品牌风格及强化消费欲望的工具;此时的建筑师,也已经不再将空间当作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建筑类型来进行设计,而是更趋近于类古根海姆的自我表述形式。大品牌也在此时纷纷向建筑大师们递出橄榄枝。不同于文化建设的缓慢周期,由资本推动的商业性建筑极其高效。一座座表现形式至上的建物拔地而起,以奇观贩售文化,重塑了都市景观,也使得观光客的目光悄然由文化建设转向消费空间之上。而对于建筑师来说,相较于文化建设的诸多限制与争议,与一线消费品牌的合作反而能得到更大的发挥空间。
2001年,Koolhaas设计的纽约 PRADA旗舰店的开幕,正式开启了属于商业空间的“后古根海姆”时期。这个耗资4000万美元的建筑实验空间,如同Koolhaas的宣言般,打破了时装、消费空间以及艺术元素之间的藩篱,成为一种新类型的公共场域。空间成为了某种中性的场域,甚至可以说完全忽略了消费空间的功能性。对于店铺而言,极大的空间浪费虽然没有带来任何销售助益,却使得这间旗舰店成为火热一时的观光景点,等值的各式免费报导及传播,最终反而促进了PRADA的整体销售成绩。自此,也开启了随后知名建筑师竞相投入精品旗舰店设计的风潮。
PRADA纽约旗舰店选址Soho区,基本已经宣示了此建筑的品牌形象定位。而与古根汉姆美术馆为邻,除了营业考量外,Koolhaas是否有意让PRADA与古根汉姆美术馆成为一个时代性的对比,则不得而知了。他在与建筑媒体Metropolis 的一次访谈时说:
“没有那些想做点什么的人,建筑师就什么也不是。这也使得建筑成为了一个奇怪的专业,在有人调动我们的才能之前,我们本质上是被动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时尚可以在8小时内组构出我们需要花八年才能成就的某种高度,这实践速度的巨大差异是相当令人着迷的。建筑有着能将一切事物转化为一个整体或一种语言的能力,而时尚,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做着同样的事情。”
东京表参道更是成功地以设计建筑群打造出一张世界级的城市名片,独特的城市风景也带来了大量的目的性人潮。自2007年起,每年10月份表参道上举办青参道艺术博览会,让原本就时髦街区,展现出更为浓厚的艺术效应,甚至带动了周边社区的连锁反应。商业建筑及商业空间的角色有了全新的转变。
“古根海姆效应”带来的博物馆空间商业化,助力了商业空间博物馆化的进程。
建筑空间或建筑师始终是一个媒介的角色,商业品牌在背后扮演了重要的资本推手,奢侈品行业更是推动艺术跨界的重要媒合者。比起可以量化的销量,为强化品牌潜在价值和认同感,奢侈品品牌相继成立艺术基金会:Cartier 1984、Louis Vuitton 1990、PRADA 1993,成为品牌的长期发展动力。其运营模式上,除收藏艺术品外,同时也做为艺术界的推广平台,而在媒合艺术与时尚之外,更直接将其艺术元素植入商品之中,以艺术作为推动品牌营销的重要战略。当建筑艺术也成为了消费社会的文化符号之时,自然也成为了推广品牌价值及累积文化资本的利器。
同样的,即使没有设置基金会的品牌,也藉由设立博物馆,并透过建筑或空间艺术来达到相近的目的。2001年及2015年安藤忠雄为Armani分别设计了Armani/Teatro和Armani/Silos两座展馆。2009年,Rem Koolhaas再度携手PRADA创造出PRADA Transformer,兼具艺术装置、展馆、影院,以及文化活动场地等多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