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浙江省在2019年提出建设“未来社区”以来,省内已开展了60个试点项目的建设工作,也引发了各界的讨论和参与。预计到2021年底,浙江省将建设省级试点项目100个左右,并于2022年开启全面复制推广。

 

未来社区的概念并非凭空而起,而是糅合了诸如智慧社区、社区O2O、低碳社区、缤纷社区、社区微更新、15分钟社区生活圈等社区更新的探索和实践。发展是人类社会最大的主题,千百年来的城市、社区建设都面向着未来。为何浙江省会在此时提出这这一概念?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未来社区”是否是社区改造更新的未来?

 

 

 

从试点到全面创建

#pilots  #top-level design

 

2019年3月,浙江省发布《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成为首个将“未来社区”作为特定概念提出,并在全省范围内开始试点的省份。试点工作方案中提出“139”顶层设计,即以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中心,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基本内涵,构建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和治理九大场景,打造具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延伸阅读:未来社区内涵辨析)

 

《方案》提出后,经过三个多月的申报工作,浙江省发改委于2019年6月27日正式公布了首批24个未来社区试点创建项目,覆盖全省全部11个地级市。首批24个试点项目中,改造更新类项目占21个,规划新建类占3个。2020年,浙江省第二批未来社区试点名单公示,36个试点项目中有31个为改造更新类项目。

 

本期作者
张晶轩

疫情危急下,社区宜挑梁

#Future Community

未来是关于“智慧”的单一叙事吗

#Future Community

More  Latest Works

规划新建类:西湖之江社区。图片来源:浙江新闻

 

 

社区居民深度参与的缺失是绝大多数城市更新项目的普遍问题。在大部分未来社区的试点项目中,居民参与往往只浮于形式,无法对项目走向产生实际影响,这也导致未来社区容易成为开发商根据开发和销售逻辑所“设计”出的结果(延伸阅读:告别PPP,城市更新须走向PPCt模式)。若未来社区脱离了原住民本身的生活方式和需求,房屋最终会被置换给真正的目标群体,例如中产阶层的年轻人等等。对原住民而言,开发商所创造的新场景固然有价值,却并不以他们为受众,其中便隐藏着一定的排斥性。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这一过程虽然能够盘活老旧小区及其周边原本低迷的房价,却仍上演着城市更新最终走向士绅化的剧本。

 

在未来社区模式被进一步推广前,我们仍需保持疑虑:未来社区如何延续城市原有文脉和社区特色?未来社区是居民想要的未来吗?如何保持其公共性,真正做到“去地产化”?

 

 

 

研究团队 /《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策划/崔国

文/张晶轩

新媒体编辑/唐菲

自2019年起,浙江先后推出2批未来社区试点。制图:林记

 

 

2021年3月,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建设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1年度未来社区创建的通知》,标志着未来社区全面创建工作的启动。《通知》中指出,本年度的未来社区创建主要分为整合提升类、拆改结合类、全拆重建类、规划新建类和全域类。其中,整合提升类和拆改结合类为今年创建工作的重点。

 

同时《通知》也特别提到,全拆重建类项目并非“一刀切”的大拆大建,而是仅针对“2000年以前建成且普遍采用多孔板建材、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住宅小区”,并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政策处理难度小、居民意愿高、改造需求强等,且在创建过程中还要求原住民原拆原回,改造地块基本实现资金平衡等等。

 

放眼浙江省之外,“未来社区”的辐射力也正在扩大。2021年1月,深圳福田梅彩片区开始研究试点“未来社区”建设模式,构建“7+3”未来社区公共服务场景及其建设指标体系,其中包括教育、健康、邻里、安全、建筑、交通、低碳等生活场景,及创新创业、产业互联和虚拟园区生产场景。这是“未来社区”在深圳的首次试点,也是这一概念走出浙江省,在各省市进一步铺开的的前奏。

 

 

 

在存量空间中创造新需求

#urban regeneration  #financila balance

 

 

由于大部分“未来社区”试点都为老旧小区的改造更新项目,城市更新成为未来社区阐述中一个公认的城市发展背景。随着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突破50%,城镇发展的关注重点逐渐从增量空间转向存量空间。城市更新也从大拆大建走向有机更新,出现了诸如社区微更新、微改造、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等做法。

 

与西方国家以应对城市衰退为主要目的的城市更新不同,在我国,城市更新的意义不仅在于复兴衰败空间,更是存量背景下对经济增长模式的主动探索。历史街区、老厂房的更新是基于在对空间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的重新评估和利用,未来社区则是依托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打通全生活链服务需求,意在主动创造新需求,增加容积率。

 

存量空间中,大量建于2000年前的老旧小区长期存在着民生痛点,如建筑结构老化、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等。对此,浙江省前两批未来社区试点以老旧小区的全拆重建为主。第一批的21个改造更新类试点中,杭州江干区采荷荷花塘未来社区是唯一一个拆改结合的项目,杭州拱墅瓜山社区是唯一保留原建筑翻新的社区,其余主要为全拆重建类项目。第二批的31个为改造更新类项目中,29个为全拆重建类项目,仅2个为局部改建类项目。可见,未来社区试点首先力图对这部分更新需求极其迫切的老旧社区实现“一次改到位”。

作为未来社区试点之一的始版桥社区具有迫切的改造需求。图片来源:钱江晚报

 

 

从更新方式看,过去单一功能的城市更新往往存在着“治标不治本”或各功能之间无法相互协调的弊端,众多以立面美化为主的改造方式也无法真正触及居民的核心利益(延伸阅读:城市更新十大误区 |UC观察)。对此,未来社区从九大场景出发,是对具体民生痛点的回应。另一方面,随着邻里关系淡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的发酵,人们期待有新的空间范式、新的数字技术来扭转这些现状。“未来”一词的开放性也表明了一种态度,即未来社区并不单一地指向“智慧”、“低碳”、“健康”等可能性,而是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导向,力图平衡各种可能性,避免顾此失彼等情况发生。

杭州上城区始版桥社区效果图。图片来源:浙江政务服务

 

 

在此基础上,成倍的开发增量成为未来社区模式的一大特点。浙江省未来社区试点申报条件中设置了综合指标和分项指标:综合指标为直接受益居民数(主要指回迁安置人数)加引进各类人才数;分项指标则根据未来社区九大场景设置了33项指标。从试点项目的现状来看,更高的人数指标和分项场景指标都最终指向了更高的容积率。杭州市规划委员会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汤海孺也指出,未来社区首先要保证开发端的资金平衡,老旧区要保证加倍的开发增量。以杭州上城区始版桥社区为例,项目计划原拆原回,共计回迁基地及周边原住居民 7400 人,并引进各类人才 1600 人,以及社区诊所、老年活动中心、托儿所、幼教机构等设施,同时,项目将预留商业空间来补贴未来运营成本,实现基本物业费零收费。

 

 

 

标准化的社区更新模板?

#template  #homegenization  #gentrification

 

仲量联行在《2020城市更新白皮书》中聚焦了老旧社区更新改造的六大矛盾,如片区改造和城市功能统筹的矛盾、居民多样化需求与外环境空间不足的矛盾等,最后提出:“针对老旧社区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借鉴浙江省在新建社区中推进的未来社区模型,我们以打造理想社区作为发展目标,从多个维度为‘理想社区‘制定评价指标,作为社区更新改造的评价标准和改造目标。”

 

 

可见,“三化九场景”作为未来社区的顶层设计,为社区更新改造提供了一个几近完美的目标。然而,由于前两批试点主要为全拆重建类项目,对于大量其他类型的老旧社区更新而言尚缺乏实际借鉴作用。随着2021年未来社区的创建重点转向整合提升类和拆改结合类,如何以渐进的方式给社区补足短板,完善各类场景并达到资金平衡是下一阶段需要研究的重点。相比全拆重建的做法,整合提升和拆改结合的方式与城市有机更新的理念更为契合,所适用的社区数量也更多,是未来社区全面铺开前必须积累的经验。

 

此外,在申报指标的引导下,“三化九场景”也可能导致出现千篇一律的“标准化未来社区”。例如,“未来建筑场景”的约束性指标中提及了 “垂直绿化“、“空中花园阳台”,随后在多个试点项目的效果图中都大量出现。其他场景的约束性指标还有“300平方米以上社区双创空间”、“不小于1000平方米的功能复合型社区幸福学堂”等多个十分具体的功能要求,使人容易联想到一套标准化未来社区模版的复制粘贴。

未来社区九大场景。制图:潘晔

 

 

在资金模式上,未来社区作为一种城市更新方式,也具有触及居民核心利益、保障可持续运营的可能性。相比其他一些城市更新项目,未来社区的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能一定程度避免政府资金不足的问题,也不需要依靠公益和情怀发电。根据《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改造更新类项目主要通过地上地下增量面积的合理限价售租,基本实现资金平衡;规划新建类参照“标准地”做法,实行带方案土地出让模式,适度降低用地成本,约束开发商落实未来社区建设标准。

 

2020年8月,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人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银保监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金融支持未来社区试点建设的意见》,提出以股权受让和合作开发等形式联合未来社区市场化建设、运营主体,通过债权、股权和信托计划等融资方式对试点项目予以支持,体现了对PPP中Private角色丰富性的探索。

瓜沥七彩社区与萧山亚运社区的“三化九场景”几乎为复制粘贴。图片来源:浙江日报

 

 

另一方面,当“三化九场景”被默认为一种关于未来的普遍诉求,会掩盖社区中其他不同的需求和声音。在植入新需求、扩充容积率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觉是:认为只要填入未来化的新场景就能顺带解决一系列原本实际存在的问题,从而忽略了对居民需求的深度调研。同时,对改造更新类社区而言,资金平衡的关键在于开发量。因此也需要警惕以“三化九场景”建设为由,出现开发增量的无序膨胀。

 

在眼下的未来社区试点中,无论是改造更新类还是规划新建类,都出现了一些极为同质化的效果图,使人不禁发问:我们是否是在为社区的原住民设计未来社区?这些社区的特点和需求都是相同的吗?

全拆重建类:温州鹿城集新未来社区。图片来源:新蓝网